越秀区垃圾分类:从“垃圾山”到“资源宝”

元描述: 越秀区通过建设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、两网融合资源回收站以及专属可回收物存放点,有效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,打造绿色低碳城区,为中心老城区垃圾分类工作树立了标杆。

引言: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,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一直是老大难问题。然而,广州越秀区却凭借着“两网融合”的创新模式,将“垃圾山”变成了“资源宝”,不仅为居民带来了便利,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。本文将深入探讨越秀区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成功经验,以及其对中心城区垃圾处理的启示。

越秀区垃圾分类:从“垃圾山”到“资源宝”

越秀区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,人口密度高,生活垃圾产生量大,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然而,越秀区却凭借着“两网融合”的创新模式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之路,成功将“垃圾山”变成了“资源宝”。

1. 智慧化管理:北京街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

北京街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(简称“废处中心”)是越秀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“两网融合”模式的典型代表。这个占地5700平方米的废处中心将传统的垃圾转运场升级改造,实现了“集中化作业,精细化分类”。

功能分区细致,分类处理高效

废处中心根据工作职能和废弃物类别,分为厨余垃圾装车区、其他垃圾装车区、有害垃圾临时收集点、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和再生资源回收区五大区域。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,并配备了相应的设施设备,确保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和质量。

智慧平台监控,管理更加科学

为了更好地监测各分区精细化作业的过程,北京街环卫站还新设了环卫作业运行实时监控指挥中心。这个中心利用智慧平台,可以实时监控废处中心各分区的运行情况,方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情况,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,确保整个处理过程的顺利进行。

环保设施齐全,降低环境污染

废处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因素,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,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,减轻了“邻避效应”。例如,在垃圾转运区,设置了液压升降装车架,减少了噪音污染,并配备了垃圾桶清洗区,确保垃圾桶清洗完毕才能离场。此外,还建设了立体式除臭设施,对作业区内空间、地面、排污管道进行除臭,减少异味扩散。

2. 两网融合:梅花村街水均社区两网融合点

为了提升资源回收效率,越秀区将传统的“收买佬”模式升级为“两网融合”模式,即政府主导建立资源回收网络,并与社会力量合作,打造覆盖全区的资源回收体系。

整合资源回收,实现更高效率

梅花村街水均社区两网融合点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。这个站点集资源回收、投放暂存、科教宣传等功能于一体,形成了一个集约化、高效化的资源回收模式。站点回收品类覆盖所有纸质和塑料制品,并根据市场行情,制定了高于市场价的回收价格,鼓励居民积极参与资源回收。

服务延伸到家,方便居民参与

为了方便居民参与资源回收,站点还采取了“预约上门+日常收集”的方式,形成了覆盖街道辖内企业单位、居民群众的分类服务体系,实现社区源头分类的减量闭环。此外,针对辖内出租屋较多的情况,梅花村街还创新制作“上门回收服务联系卡”,方便居民进行大件家具回收。

3. 专属可回收物存放点:大东街两网融合点

为了解决中心城区空间有限的问题,越秀区充分利用闲置公房、公共空间、现有环卫设施等资源,打造了专属可回收物存放点,方便居民进行分类投放。

整合空间资源,提高资源利用率

大东街在东华南高架桥底的街道两网融合点前,设立了废旧玻璃、废旧木材、低值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大件杂物拆(分)卸点和建筑废弃物等6类专属临时收集点。每个点面积约70平方米,总面积约400平方米,确保了站点的高效运行。

提升资源回收量,促进绿色发展

专属可回收物存放点的设立,有效提升了大东街的资源回收量。2023年,大东街回收废旧木材约608吨,废旧玻璃约451吨,废旧织物约41吨,两网融合点每日收集可回收物约4吨,全年合计约1450吨,全年创收25万元。

4. 多元化回收模式,打造绿色低碳城区

为了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水平,越秀区积极探索多元化回收处理模式,引进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,为居民群众提供废旧家电、大件家具、废玻璃、废木质、废织物等可回收资源就近、上门回收处理等便民服务,引导更多居民群众养成分类习惯。

创新回收服务,提升居民参与度

越秀区还积极探索新的资源回收模式,例如,与快递公司合作,回收快递包装箱,并将其再利用,既减少了垃圾产生量,又降低了快递公司成本。

多元化回收体系,促进绿色发展

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,越秀区已形成以北京街、梅花村街、大东街为代表的多元化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模式,既促进了废弃资源二次利用,又改善了社区环境,达到惠民互利共赢的局面。

结语:

越秀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成功,离不开政府的引导、企业的参与和居民的积极配合。未来,越秀区将继续坚持“两网融合”模式,不断改革创新,以更大决心、更强力度、更实举措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,为打造绿色低碳城区贡献力量,为中心城区垃圾处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。

常见问题解答:

  1. 越秀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?

    • 垃圾处理费节余返还超6000万元。
    •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8%。
    • 资源回收利用成效日益提升,2023年大东街回收废旧木材约608吨,废旧玻璃约451吨,废旧织物约41吨,两网融合点每日收集可回收物约4吨,全年合计约1450吨,全年创收25万元。

  2. 越秀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有哪些创新举措?

    • 建设了北京街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,实现了“集中化作业,精细化分类”。
    • 推动了“两网融合”模式,整合了政府和社会力量,打造覆盖全区的资源回收体系。
    • 创新制作了“上门回收服务联系卡”,方便居民进行大件家具回收。
    • 与快递公司合作,回收快递包装箱,并将其再利用。

  3. 越秀区垃圾分类工作对其他地区有哪些启示?

    • 政府要加强引导,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,鼓励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。
    • 企业要积极探索新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模式,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。
    • 居民要提高环保意识,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。

  4. 越秀区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?

    • 一些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够强,分类准确率还有待提高。
    • 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还有待完善,例如,一些小区的垃圾分类桶不够规范,居民分类投放起来比较麻烦。

  5. 越秀区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?

    • 加强宣传引导,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。
    • 完善配套设施,方便居民分类投放。
    • 探索新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模式,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。

  6. 您对越秀区垃圾分类工作有什么建议?

    • 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监督机制,加强对居民分类投放行为的监督,提高分类准确率。
    •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工作,共同打造绿色低碳城市。
    •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,分享经验,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。

关键词: 垃圾分类,资源回收,两网融合,中心城区,绿色低碳,智慧化管理